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申报项目公示1——(王小菁) - 通知公告 -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返回]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申报项目公示1——(王小菁)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发布日期:2017-05-24       浏览次数:     收藏本文

各有关单位:

由我校与中山大学合作完成的成果:水稻产量和生殖发育相关非编码RNA的发掘与功能机制(我校主持人:王小菁)拟申报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现按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75月24日至6月1日(含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直接向科技处反映。

  联系人:梁老师、许老师

  地址:办公楼302

 

科技处

2017年5月24日

 

附: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水稻产量和生殖发育相关非编码RNA的发掘与功能机制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1中山大学

单位2华南师范大学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 陈月琴(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1.为本项目的负责人,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负责课题研究进展,包括课题实验设计、论文构思、论文撰写修改等。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2.对本项目所有三个创新点均作出主要贡献;在十篇代表论文中,有6篇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1,2,3,7,9,10))

2. 张玉婵(副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本项目三个创新点的第二第三个创新点作出主要贡献,主要负责miR397的功能和水稻产量性状关系,以及水稻生殖阶段长链非编码RNA挖掘与功能验证。是10篇代表性论文中代表性论文12的第一作者,同时参与代表性论文9的部分工作。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3. 屈良鹄(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1.参与本项目课题设计和数据分析,负责非编码RNA生物信息学部分,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2.对本项目所有三个创新点均作出主要贡献;在10篇代表论文中,有5篇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4,5,6,8,10)。

4. 杨建华(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本项目第一个创新点作出主要贡献,具体负责植物非编码RNA高通量鉴定与功能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体系,是代表性论文4和5的第一作者,以及代表性论文6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时参与代表性论文8的部分工作。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

5. 于洋(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参与了miR397的功能和水稻产量性状关系,以及水稻生殖阶段长链非编码RNA挖掘与功能验证。是代表性论文7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时参与代表性论文12的实验工作。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6. 李洪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要参与水稻miR397的功能和水稻产量性状关系研究,是代表性论文1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7. 王小菁(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要参与负责完成拟南芥miR397的功能研究,与第一完成人一起与2006年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是代表性论文7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项目

简介

本项目属生物学科,分子生物学方向核糖核酸组学领域。

 

 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水稻等高等植物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仅占很小的比例,如水稻中为17%,其它大部分为非编码RNA基因和转录元件等。研究发现,生物的复杂程度与非编码RNA基因所占比例具有正相关性。发掘水稻等植物中的非编码RNA基因,阐明其功能及调控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主要以水稻为研究材料,重点开展产量和生殖发育过程相关小分子非编码RNA(如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筛选鉴定和功能研究,获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建立了植物非编码RNA系统挖掘的创新性方法和体系。开发以starBaseDeepBase   等为核心的计算RNA组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水稻等基因组较大的物种尤其适用;同时,我们以水稻愈伤组织为分化模型,建立了用于低丰度miRNA筛选鉴定的Poly A尾锚定实验方法,突破对植物非编码RNA基因系统挖掘、功能分析和转录调控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筛选鉴定了一批在水稻胚后发育及对5类传统激素应答的miRNA分子;这些研究为开展植物农艺性状相关非编码RNA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受邀撰写了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作物育种中应用新策略的综述文章。(代表性论文3/4/5/8/10

 

 2.获得第一例正调控水稻产量的miRNA。我们发现一个在未分化胚性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RNA分子-miR397。通过功能分析结合田间实验,证明了miR397可促进水稻籽粒增大以及穗分支和每穗粒数增加,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揭示了一条新的影响水稻籽粒大小的调控通路:miR397-OsLAC-油菜素内酯,miR397通过介导靶基因漆酶mRNA的降解,调控植株对油菜素内酯的敏感性,最终影响籽粒大小等产量性状。我们进一步阐明了miR397在不同植物物种中的保守功能,揭示该miRNA在不同作物中广泛的应用价值。(代表性论文17)。

 

 3.筛选获得一批在水稻生殖阶段特异表达的lncRNA。我们通过对40个不同水稻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发现大量lncRNA 组织专一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雄蕊和雌蕊中特异表达;将所鉴定的差异表达的水稻lncRNA在现有的九个水稻突变体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有着生殖相关表型的比率高于非生殖阶段组别的lncRNA;进一步功能研究证明,其异常表达可引起了水稻开花和育性的变化,揭示了lncRNA在植物生殖发育阶段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通过RNA序列和结构分析,我们还发现一大批lncRNAmiRNA直接作用靶点,揭示了植物非编码RNA互作形成的调控网络,对于认识植物复杂农艺性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代表性论文26)。

 

相关研究结果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 Biology等重要期刊发表,获专利授权1项。10篇代表性论文SCI总影响因子109.96,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39;   10篇代表性论文被包括Nature, Cell, Nature Reviews Genetics等系列高影响力杂志他引564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2291篇代表性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包括优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论文1 < Overexpression   of microRNA OsmiR397 improves rice yield by increasing grain size and   promoting panicle branching>

论文2 < Genome-wide   scree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identify a large number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volved in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of rice>

论文3 < A   new mechanism in plant engineering:The potential roles of microRNAs in   molecular breeding for crop improvement>

论文4 < deepBase:   a database for deeply annotating and mining deep sequencing data>

论文5 < starBase:   A database for decoding microRNA-mRNA interaction maps from Ago CLIP-Seq and   Degradome-Seq data >

论文6 < StarScan:   a web server for scanning small RNA targets from degradome sequencing data>

论文7 < MiR397b   Regulates Both Lignin Content and Seed number in Arabidopsis via Modulating a   Laccase Involved in Lignin Biosynthesis>

论文8 < mirExplorer:   detecting microRNAs from genome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data using the   AdaBoost method with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and combined features>

论文9 <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hytohormone-regulated microRNAs in rice, implying their   regulation roles in plant hormone signaling>

论文10 < Rice   embryogenic calli express a unique set of microRNAs, suggesting regulatory   roles of microRNAs in plant post-embryogenic development>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 miR397在培育抗旱性植物中的应用>ZL200910037075.6

推广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