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候选项目”公示 - 通知公告 -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返回]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候选项目”公示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发布日期:2013-11-24       浏览次数:     收藏本文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通知要求,所有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均必须在完成单位进行公示。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李伟善教授主持完成的“安全高能长寿命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功能电解质的开发与应用”拟申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现公示如下(见附表)。
   根据规定,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另外,项目的完成人应为中国公民;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已被其他单位推荐参加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不能参加本省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申报。
   公示期为2013年11月22日至2013年11月29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参照上述规定对推荐项目提出异议,并在2013年11月29日前以书面形式送交省奖励办。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逾期异议不予受理。
   公示期无异议的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将通过评选择优推荐。
   联系方式: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信息大楼,邮政编码510033。
   科技处           
   2014年11月22日
   
 

附表:我校拟申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安全高能长寿命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功能电解质的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李伟善,许梦清,廖友好,邢丽丹,饶睦敏,徐金富, 张若昕,张利萍,刘建生,雷秋芬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电池领域,涉及有机化工、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技术等学科。
 传统锂离子电池因使用液态有机碳酸酯基电解质,存在不安全、能量密度不够高、循环寿命不够长等缺点,限制了其作为大型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离网发电储能、电网调频调峰等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本项目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提出功能电解质的解决方案,基于大量的基础研究,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一、高安全液态电解质体系的开发:
  控索了有机碳酸酯溶剂中水分子等杂质对六氟磷酸锂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及环状与线型碳酸酯对电解质稳定性及电导率的贡献,提出了溶剂提纯技术及液态电解质体系的溶剂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赋予液态电解质阻燃、防过充、高温稳定功能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开发出系列功能组分,包括氟代苯膦类化合物新型阻燃添加剂、胺类化合物和硅氮烷类化合物等电解质稳定添加剂,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但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能密度。
二、控制电极\电解质性质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构筑:
    基于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及其界面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以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控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稳定性为主要目的,设计出系列磺酸内酯类界面膜形成功能分子,构建了稳定、具有良好锂离子导电性、并能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相匹配的电极\电解质界面膜,显著降低了界面阻抗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拓宽了工作温度范围、提高的电池的使用电压,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三、高电导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新体系设计: 
  通过分子组成、材料复合、制备工艺等多个层面设计,实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实用化。根据电解质高导电率和高稳定性、隔膜高强度和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以及聚合物的易加工性等要求,优选出分别含有刚性、柔性、稳定性、以及配位作用等功能基团的单体分子,合成出活性高、稳定性好、易于成膜的局部交联的共聚物;以低成本的聚烯烃无纺布为支撑体,研究合成聚合物在支撑体上的成膜工艺,制备出高强度、高稳定性、高孔隙率以及高吸液性的凝胶聚合物隔膜;通过优选无机纳米材料,包括材料组成、颗粒尺度和晶体结构等,获得高稳定性和高电导率的凝胶聚物电解质。
  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0余件,其中授权20余件;发表SCI论文60余篇。整体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比功率大于1200 W/kg,1 C 放电比能量大于150 Wh/kg; 1C循环寿命大于1000次(容量保持80 %);-30~80 ℃下正常充放电;3 C/12 V充电不起火不爆炸;电池经针刺、挤压、短路、热冲击、撞击、跌落等安全性试验不着火不爆炸。项目技术通过成果鉴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技术实现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安全性及低成本的突破,推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项目技术在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其中15家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